15908986206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也是推動減污降碳的關鍵領域之一。僅以運輸環節為例,從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的輸入,到鋼材成品的輸出,龐大的物流需求使鋼鐵行業成為貨運減排的核心場景之一。據專業智庫機構智研咨詢分析,我國鋼鐵物流貨運量從2015年的36.2億噸增長至2023年的45.6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約3%。公開數據顯示,鋼鐵行業廠內短途倒運、公路汽運等運輸環節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廠排放總量的20%左右。由此可見,鋼鐵行業運輸環節的減污降碳工作不容忽視。
本文從政策視角出發,梳理分析現有政策推動鋼鐵行業運輸清潔化的主要路徑和成效,并探討未來深化轉型的空間,助力鋼鐵行業加速運輸清潔化。
超低排放改造夯實鋼鐵行業綠色運輸基礎
超低排放改造是推動鋼鐵行業清潔運輸的重要起點。2019年,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將鋼鐵企業的運輸環節納入系統性管控。文件明確提出,在鋼鐵企業的大宗物料和產品運輸中,采用鐵路、水路、管道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清潔方式運輸比例不低于80%,達不到的部分應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車或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汽車。落實到地方層面,有部分地區在此基礎上還設定了更高要求,比如上海市要求大宗物料產品的清潔運輸比例不低于85%。
在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進程方面,2023年11月,國務院發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國80%以上的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重點區域全部實現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目標。部分非重點區域還提出了更高的超低排放改造目標,如廣東省和江西省均規劃到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改造為綠色運輸打下了堅實基礎,實踐證明其有效推動了鋼鐵行業運輸環節的減排。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5年1月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24年底,全國已有171家鋼鐵企業(包括1家球團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共涉及粗鋼產能約7.21億噸。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測算,鋼鐵行業實施超低排放要求的清潔運輸后,預計可減排氮氧化物17.1萬噸和顆粒物2.0萬噸,減排量分別占鋼鐵物流運輸過程中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的56.4%、52.7%。
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管理激勵A級企業領跑清潔運輸
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通過差異化管控要求,進一步推動鋼鐵企業運輸清潔化的升級。2019年,生態環境部發布《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并于2020年進一步修訂,對鋼鐵等行業制定了績效分級指標要求。鋼鐵企業需從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監測監控水平、環境管理水平、運輸方式、運輸監管六大方面提升環保績效等級,該績效等級直接影響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期間的減排豁免權。以長流程鋼鐵企業為例,A級企業大宗物料和產品采用清潔運輸方式或電動重型載貨車輛的比例不低于80%,而B級企業對該指標的要求是不低于50%。由此可見,推動更多鋼鐵企業達到A級企業水平,將進一步提高清潔運輸方式的比例,加速新能源車輛應用,提高鋼鐵運輸清潔化水平。
一些省份還基于《技術指南》出臺了省級績效分級管理A級標準,對運輸方式制定了更加精細的績效指標要求。例如,遼寧省鼓勵A級鋼鐵企業新購置的廠內運輸車輛和廠內非道路機械采用新能源車和新能源機械。河北省規劃了A級企業新能源車輛置換的時間,如要求A級短流程鋼鐵企業廠內運輸車輛使用純電動、燃料電池車輛的比例需要在2023年底前不低于30%、在2024年底前不低于80%。
為推動更多鋼鐵企業創A,多地結合自身實際推出多樣化的激勵措施,包括白名單管理、重污染天氣減排豁免、財稅金融支持、創新研發支持、提高資源供給能力等。如山西省為A級企業提供最高50%的環境保護稅減免,省內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為A級鋼鐵企業優先提供重點支持,同時實行重污染天氣A級企業豁免管理措施。
山東、河北兩地還提出了鋼鐵企業全面創A的要求,在推動全面創A進程中也開展了探索性實踐。如嘗試通過“公轉鐵”資源共享、建立獨立中轉貨場或物流園試點等方式解決清潔運輸“最后一公里”難題。河北省還明確禁止內部物料的二次汽車倒運,以提升皮帶運輸比例。
環保績效分級管理激發了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新動能,顯著推動了貨車新能源化進程以及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截至2023年7月底,鋼鐵等重點行業新能源重卡使用量已經突破2萬輛,占新能源重卡市場一半左右。實施全面創A要求的部分省份清潔運輸發展成效更加顯著。以河北省為例,截至2024年5月,省內37家A級企業共投用超過1.2萬輛電動重卡、300多輛氫能重卡、350輛電動裝載機和電叉車,逐步推進傳統運輸車輛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新能源替代,其中19家企業實現了鐵路專用線的全覆蓋,并結合電動重卡進行短途轉運,有效解決了長途清潔運輸運力不足的問題。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鋼鐵企業自身清潔運輸水平,也為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樹立了標桿。
多維賦能推動鋼鐵等工業行業清潔運輸升級
超低排放改造和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形成“剛性約束”與“柔性激勵”的政策組合,不僅推動了鋼鐵行業運輸結構優化與運輸裝備升級,也為冶金、建材等工業行業的清潔運輸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模式。然而,以鋼鐵行業為代表的工業行業在清潔運輸規模化推廣方面仍面臨著新能源車輛成本較高、基礎設施覆蓋不足、區域運力資源分布不平衡、新能源技術商業化進程緩慢等問題。未來全面提升鋼鐵等工業行業的運輸清潔化水平,助力貨運綠色發展與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全行業仍需系統發力。
一是強化政策激勵,激發企業綠色轉型內生動力。在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理中,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為A級企業提供了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激勵政策,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綠色競爭力,同時也可激發未達標企業創A的積極性,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鑒。各地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并實施差異化的激勵措施,如對清潔運輸改造企業給予綠色信貸等支持,同時探索碳排放權交易與清潔運輸掛鉤等市場化機制,進一步激發鋼鐵企業內在轉型動力。
二是深化技術應用,構建智慧監管體系作為支撐。現有多種技術手段可以支持對運輸環節的監管,包括建立重點用車企業清單、構建并定期更新用車電子臺賬、安裝門禁及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入戶抽檢等。加強現有技術手段的應用并積極發展智慧化監管技術,構建統一的智慧物流管理平臺,可強化鋼鐵企業運輸環節的管理,為主管部門精細化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三是立足各地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清潔運輸發展。不同地區運輸資源稟賦差異顯著,需要結合貨運需求和運輸資源制定差異化政策。如沿海、沿江地區新改擴建鋼鐵廠區可將水運資源納入規劃考量,規劃專用碼頭等綠色運輸基礎設施;內陸地區可根據貨運需求來強化鋼鐵產業周邊的鐵路專用線建設,并加快新能源貨車補能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鋼鐵企業清潔運輸水平的提升。
四是緊抓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速重型貨車能源轉型。在大容量續航電池技術和氫燃料發動機等關鍵領域,針對鋼鐵等工業行業原料及成品“短倒頻次高、載重需求大”的特點,持續推動產品研發創新。同時,基于當前技術水平的發展現狀,各城市可以在部分有條件的場景鼓勵試點,探索適應性強的場景以及商業模式,如第三方綠色物流服務外包等模式,降低中小企業初期投入成本,以促進這些技術的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